有使命感,做事的格局就會不一樣!
商周節錄了輝瑞執行長在哈佛商業評論的報導,簡要分析這次疫苗飛速發展的接棒過程。簡短的四棒銜接,將原本要數年的研發時程,壓縮在數個月內完成。如何接棒而不掉棒,確有不少具體想法和作法值得參考。面對不可能,學會「破框思考」,更是台灣人破除所謂「名嘴」最佳的思考方式。不要被過去定型化的思維綁架了!
我個人覺得,文中的第四棒作法,也很值得學習。這就是具體的找夥伴打群架,將理念傳達給有共同理念的人和團隊,大家各自盡力但有共同的指引,齊心協力成就大事。
附帶一提,艾伯樂寫道,他是猶太人、在希臘長大,作為世界舞台上的小國國民以及少數民族,他懂得為對的事情奮鬥而且絕不放棄。台灣的環境和以色列的猶太人有諸多相似,很希望以後的台灣人,也有這種胸襟和氣魄。如同艾伯樂指出的,「以科學為本、貢獻社會的使命感,讓他們敢於大膽設定目標,並全力達成。」
國內也有不少專家戮力要研發國產疫苗,我曾經看過他們的研究環境,只要有使命感,願意以科學為本,貢獻社會的使命,何妨多多給予鼓勵的支持。對比全球,我們雖是小國小民,但為對的事情,絕不可放棄。
哈佛商業評論原文:
https://hbr.org/2021/05/the-ceo-of-pfizer-on-developing-a-vaccine-in-record-time
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international/blog/3006809